
基孔肯雅热的潜伏期为1-12天,通常为3-7天。其典型病程可分为三期,每一期都伴随着独特的症状:
急性发热期(1-7天)
高热:患者常突发寒战、高热,体温可达39℃以上,持续1-7天后逐渐退热。部分患者会出现“双峰热”,即在首次退热后3天左右再次发热,持续3-5天。
全身症状: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食欲减退、结膜充血(畏光)和淋巴结肿大是常见伴随症状。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腹痛、腹泻或便秘。
出血倾向:少数患者会出现鼻出血、牙龈出血、皮肤黏膜瘀点或瘀斑,但出血量通常不大。
关节剧痛期(高峰在第3-5天)
关节痛:这是基孔肯雅热最标志性的症状。疼痛多累及手腕、脚踝、手指、脚趾等小关节,也可涉及膝、肩等大关节。疼痛呈游走性,随运动加剧,晨间较重。患者常因剧烈疼痛而无法活动关节,甚至因腕关节受压引发剧痛而被迫屈身,形成“曲屈病”的典型姿态。
关节肿胀:约30%的患者会出现关节肿胀,但关节积液较少见。X线检查通常无异常。
肌痛:全身性肌肉疼痛也是常见症状,进一步加重患者的不适感。
恢复期(数周至数年)
慢性关节痛:多数患者在2周内康复,但约10%的患者会遗留慢性关节痛,持续数月甚至数年。儿童患者可能缺乏关节痛症状,但部分病例在热退后数月内会反复出现关节痛。
严重并发症:极少数病例(不足1%)可能并发脑膜炎、心肌炎或流产(孕妇)。病毒还可通过胎盘感染胎儿,导致流产或胎儿死亡。
症状鉴别:与登革热、传染性红斑的区分
基孔肯雅热的症状与登革热、传染性红斑等疾病相似,易造成误诊。以下是它们的典型区别:
与登革热的鉴别
发热期:基孔肯雅热发热期较短(通常3-5天),而登革热发热期较长(5-7天)。
关节症状:基孔肯雅热关节痛更剧烈且持续时间长,登革热则以肌肉痛和血小板减少为特征。
出血倾向:登革热出血倾向更明显,可能引发严重出血甚至休克。
与传染性红斑的鉴别
皮疹特点:传染性红斑首先出现颧部红斑(“拍击性面颊”),2-5日后扩展至躯干和四肢;基孔肯雅热的皮疹多为斑丘疹或猩红热样皮疹,分布于躯干、四肢伸展侧及手掌、足底。
关节症状:传染性红斑的关节受损多发生在近端指趾关节和掌关节,而基孔肯雅热以小关节(如手腕、脚踝)疼痛为主。